滄海桑田六十年,發(fā)生的故事太多,改變的太多,六十年前,1958年,那是我沒有去過、也無法經歷的時光,關于那時你的樣子,我只能聽說。聽說那時候的你還叫鐵廠,還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孩童,沒技術、沒設備,擁有的,只有第一代鋼鐵人的豪情壯志與拼勁;聽說你們夙興夜寐,百折不撓才建起了一個2.5立方米的土煉鐵爐,聽說那時的你嬌小而羸弱,整個廠區(qū)的面積加起來也不及現(xiàn)在的幾十分之一;聽說你歷經坎坷,三次上馬又三次下馬,不怨不艾,奮起改革,才頑強的生存過來;聽說,聽說……遺憾你的過去我只能 “聽說”,沒能與你一起經歷那些時光,沒能為你吶喊助威,沒能看著你是怎樣走出那的一個個浸滿汗水又滿懷希望的腳印。
所幸在六十年后的今天,我在你的身邊,見證你的點滴改變。記得初進廠時,路上經常有內轉時灑落的礦粉,一天走下來,鞋底都成紅色的,我們還開玩笑說:“咱這又把多少礦帶回家了啊。”不過幾年時間,“紅鞋底”就成為了歷史。我看見你一步步地快速成長,發(fā)展壯大,看見你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鐵廠,變成年產700萬噸的省屬國企重點企業(yè),看見你150噸轉爐、450平方米燒結機、1280立方米高爐依次拔地而起;看見辦公室窗外的那一片煤場變成了一座后花園;看見曾經上下班都要路過的廢舊廠房變成了“小橋流水人家”;看見清掃車、灑水車無間斷的在廠區(qū)清理衛(wèi)生,留下干凈整潔的寬闊馬路;看見曾經在冬日里要“武裝到位”、頂風前進的工友們坐上了溫暖干凈的電動公交車;看見原來在“小黑房”辦公的同事搬進了高標準、嚴要求改造好的“五星級”值班室;看見職工的各項福利逐年穩(wěn)步提升,看見陜鋼集團較上年度提前47天完成千萬噸粗鋼的喜報傳來,一切切都讓我們充滿信心、歡欣鼓舞……
昨天晚上,好朋友發(fā)微信問我:“你們龍鋼的通勤卡你有嗎?”我很疑惑,心想她工作生活都沒在韓城呀?怎么問這個,隨即回復:“有呀!不過你咋問起這個了?”她說:“那你平常用不用,能不能讓我姑姑用一段時間?”“我們這個門禁卡、飯卡和通勤卡是一起的一卡通,每天進廠都要用哩!”“是這樣的啊,哎……”,細問之下,我才知道,她的姑姑年齡大了,但因為家里的原因,每天都要往返于韓城與下峪口之間,夏天還好,冬天到了坐車特別不方便,每次都要在寒風里等上好久,她看到龍鋼通勤車每次都準時準點的發(fā)車,車里環(huán)境好,暖風也很充足,就說如果她也能做上這個車就好了。這才有了我們微信上的對話。一葉而知秋,小小的通勤車帶給我們的是滿滿的歸屬感。在距離曾經的鋼鐵寒冬、市場蕭條短短數(shù)載之時,在你庇護下的我們,變成了那個被羨慕的對象……
2018年,你已風風雨雨六十年,六十年的艱難、六十年的苦難你都一一嘗過;六十年的成長、六十年的蛻變你都一一走過;六十年,在鋼鐵事業(yè)的長河中,你正值壯年,你的夢想還在繼續(xù),你的抱負還在實現(xiàn),而我們,未來可期!
|
陜公網安備 6105810200014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