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一度的端午節(jié)到了,總覺得該寫點什么?墒牵疫t遲不敢動筆,膚淺如我,一枝瘦筆,怎能寫出夫子的偉岸?歷史的厚重?
小時候,對端午節(jié)的認識是膚淺的:覺得端午節(jié)就是媽媽纏在手腕上的五彩絲線,是餐桌上清香四溢的四角粽子,是能讓白蛇現(xiàn)出原形的雄黃酒。
漸漸長大,知道了端午節(jié)是紀念屈原的。那時候,覺得屈原就是一個名字,一位詩人。直到工作后,為了給兒子講《離騷》,查了很多資料,才明白屈原恢弘的理想和辛酸的歷經(jīng)。
最初讀屈原的《離騷》,只覺得晦澀難懂,難以理解。后來,每每讀及“制芰荷以為衣兮,集芙蓉以為裳”或“長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艱”,腦海中總是閃現(xiàn)出他身披香花仙草,眼睛蓄滿悲傷和絕望,踽踽獨行,披發(fā)行吟于汨羅江畔的情景。
堂堂楚君,竟“親小人,遠賢臣”,將胸懷大略、忠君愛民的楚大夫放逐;泱泱楚國,竟鼠目寸光、沆瀣一氣,逼疾惡如仇、赤膽忠心的楚大夫化作汨羅江畔的一縷英魂。
“信而見疑,忠而被謗”是多么無奈!“舉世混濁而我獨清,眾人皆醉而我獨醒”又是多么無助!“寧溘死以流亡兮,余不忍為此態(tài)也”又何其執(zhí)著!
不聽逆耳忠言的國君注定避免不了覆滅的下場,不容直諫賢臣的國家也逃脫不了灰飛煙滅的命運。
汨羅江水淹沒了屈原的身軀,卻無法阻遏他的精神萬古流芳。屈原,已經(jīng)巍峨成一座豐碑,光芒萬丈,屹立在歷史的長廊,令人膜拜、敬仰!
遠去了鼓角錚鳴,黯淡了刀光劍影。戰(zhàn)火紛飛的年代已經(jīng)遠去,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,歲月帶走的是懦弱的庸者,銘記的是睿智的賢者。
斯人已逝,英魂不朽。屈原留給我們的,是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雖九死其猶未悔”的氣貫長虹;是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的至死不渝;是“心郁郁之憂思兮,獨永嘆乎增傷”的憂國憂民!
五月的暖陽下,飄散著粽葉的清香。歷史的天空中,回蕩著英雄的嘆息。汨羅江,依舊翻騰著滾滾波濤,縱身江中的那一縷英魂,永遠感動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,其憂國憂民、九死不悔的精神,與天地同壽,與日月齊光!
|
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5810200014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