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七八月份,家鄉(xiāng)韓城的大紅袍花椒就紅了。從平原到山區(qū),漫山遍野、溝溝凹凹紅綠相間的花椒樹點綴其中,一串串熟透的椒果鮮紅欲滴,一陣風吹來,椒香撲鼻。
時下正值花椒采摘的季節(jié),看到花椒難免勾起我童年的記憶。那時候我家的花椒并不多。每年暑假我都要和母親到當地的林場摘花椒。天剛蒙蒙亮,我們就出發(fā)了。走到村西邊的山頂時,東方才顯出魚肚白。摘椒是憑時間熬的,早一點遲一點摘差別就很大。那時候,摘椒的人很多,都在相互競爭,摘得快的人才有機會挑更好的花椒樹。但花椒刺扎到手指也是不可避免的,指頭尖通常扎滿密密麻麻的小刺眼,偶爾“花椒水”濺到眼睛里也感覺麻痛麻痛的,好一會兒才能緩過神來。那時摘一斤椒兩毛錢,摘到日頭落山基本就能掙十來塊錢,那十來塊錢可真“扎”手,來之不易。日月飛梭,可那帶著麻香味的人民幣、老遠的山路以及晨曦中初升的太陽竟鮮活在記憶的深處。
記憶中,勤勞的父母把家里的坡地、平地都栽滿了花椒樹。父母像對待孩子一樣,呵護管理花椒樹,施肥、打藥、剪枝,樣樣不落。父親有空就聽鎮(zhèn)上的農技師講如何科學管理花椒,日子久了,自己也積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?;ń氛聛?,輕放在竹筐竹籠里,不能壓擠和碰撞,一旦讓椒果“放水”,曬出來的椒就是黑的。每次父親曬椒時天剛亮就站在平臺上,他從云層涌動的薄厚,結合天氣預報基本就能判斷出天氣大致情況。“早霞不出門,晚霞行千里”這些諺語也是很靈驗的,而這些看天氣的經驗也是一代代總結傳承下來,放之四海皆是標準。
那時候好像年年都風調雨順,一棵六七年的樹產量在五六十斤左右,我家最多時收獲一千五百斤干椒,讓左鄰右舍羨慕不已。但那時花椒總體產量偏少,幾家收椒的總是爭著搶著來收,往往還能賣個好價錢。父親常說,“人勤地不懶,地是刮金板。”一分耕耘,一分收獲。花椒的收入大大改善了家里的生活,衣食不缺還蓋起了新房……
如今,又是一年椒紅時,看著掛滿枝頭的果實,家鄉(xiāng)人又一次沉浸在節(jié)日般的忙碌之中。一顆顆小小的花椒不僅給大家?guī)砹松嗉獾拿牢?,更鼓起了椒農的腰包。
()
|
陜公網安備 61058102000140號